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8章 合歡依暝卷,葡萄向日鮮·三

關燈
第18章 合歡依暝卷,葡萄向日鮮·三

李郁蕭留個心眼,擔心按照穆庭霜給的名簿原封不動裁人太打眼,於是另改出一版名簿,照著名字留下大半,又混一些旁的宮人進去,最後將原先穆庭霜給的那卷絲帛悄悄處理妥當。

只是鳳皇殿內殿貼身的兩個內侍都是穆涵的狗腿子,卻又不能一氣兒全拔了,李郁蕭忍了又忍,捏著鼻子留下其中一個。

果不其然,建章宮裁撤宮人的消息一出,少府卿立刻上套,上奏說陛下以勤儉持身,如今內庫又捉襟見肘,那麽宮中各處就理應效仿,建議放一批到年紀或者快到年紀的宮人出宮。李郁蕭當然答應得很爽快,又吩咐羅美人宮裏不必削減,照例從常,其餘就叫他去辦。

哼,李郁蕭磨牙,叫你鏟我的花,以為裁掉宮人省下的銀錢能進你們的口袋?想得美哥們,到時候好好給你們放放血。

接著便是朝中各宗親門閥,原先李郁蕭擔心或許響應的人不會很多,畢竟沒事誰願意平白無故少幾個伺候的人,沒想到他還是低估君權和禮法在這裏的意義。

禮法禮法,以禮入法,諸侯子爵甭管心裏怎麽想,明面上講究“上事天,下事地,尊先祖而隆君師”,此乃禮之三本,禮義廉恥,有頭有臉的人是一定要顧著的。因此好幾個位高權重的世家家主紛紛上表陳情,說臣性愚鈍,誤從豪奢之風,今受陛下點撥,願意立即改邪歸正,裁減侍從削減用度,克勤於邦,克儉於家。

事情變得順遂許多。原因在於有的貴族率先跟著皇帝削減開支,儀仗減一半,有的或許耽於享樂,或許消息靈腦子也靈,嗅到更深層的爭鬥氣息,擔心得罪穆相,種種原因一時還在觀望。然而,不患寡而患不均,那人家已經削了的肯定就不樂意,什麽,大家一樣的世襲爵位一樣的官職秩俸,憑什麽你的日子比我滋潤?

有的朝臣就上表,要求重新規範各級爵位的待遇。

而後就是辟雍宮學士譚詡,譚大人官居太學博士祭酒,是李郁蕭的首席經筵講師,治學和做人一樣究根究底,是能跟太常卿瞪眼的人物,他上表說“君者,父天母地,為天之子也”,做臣子的怎能用度比肩君上,簡直禮樂崩壞不忠不孝。

李郁蕭讀他的奏表,看著他把格外僭越的幾個貴族門閥揪出來這樣那樣罵一通,罵新野鄧氏是“食禮樂之蠹蟲”,心想讀書真是好,有學問的人罵人都不一樣,有水平,簡直罵到朕心坎裏。

這樣一番拉扯,皇帝陛下終於下旨,削減用度不再只是一種風氣,而變成一種硬性規定。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破由奢,聖旨上是這麽寫的。也不是說永久削減,只說呼揭為禍這幾年先湊合。

這麽一來,穆相就有些眾矢之的的意思。

因為少府卿是他的人,先頭第一個說缺錢的就是少府卿,再說李郁蕭放出的風聲,聽起來裁人的事兒就好像是少府卿帶頭攛掇的一樣。再來就是北境的戰事,那不是穆涵你家長子全權負責的嗎,打五六年怎麽毫無起色,年年北征年年打不下來是何道理?朝野議論紛紛。

可以說,踩著這個秋天的尾影兒,李郁蕭一己之力把穆涵推到風口浪尖。

不,不是一己之力,是和穆庭霜聯手搞的人家親爹……李郁蕭忽然琢磨是不是打一棒要給個棗子?

他被自己這點仁慈之念嚇一跳,怎麽對穆涵還心慈手軟啊你這個人怎麽回事?腦子壞了?要不得。他立刻給自己找借口,這回他將穆涵甩的臉子原封不動甩回去,做得有點過火,當心回頭人穆相找你算賬,嗯,沒錯,就是這麽回事,這是兼顧大局。

那麽,要怎樣給穆涵施加點兒恩寵?

……

這日穆庭霜進宮侍讀,待聽完經筵從辟雍宮出來,陛下又去問幾句汝南王的功課,這才領著往宮中鳳皇殿回轉。

穆氏殊寵恩榮,穆常侍與天子同車,君臣兩個一前一後,一安坐一駕車,旁的隨侍都跟在儀駕後頭,穆庭霜便聽見身後陛下道:“再過兩月就是至日,朕要上圜丘祭昊天,想請你父親與朕同往。”

至日就是冬至,鬥柄指北,天下皆冬,按規矩,這一日人間天子須舉行祭禮,祭拜主掌北辰之星的昊天上帝,穆庭霜心想,讓他爹一起去?按規矩,能參與這項祭禮的只有皇帝、太後和儲君,連中宮皇後等閑都不能上圜丘,小皇帝這又是哪一出?

李郁蕭繼續道:“朕覺著穆相尊榮還是太淺,再三思索,想要尊他為仲父。”

帝王對宰相權臣最高的尊稱是什麽?即是仲父。穆庭霜心中一沈,雖說也不是沒有先例,春秋時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,始皇帝政即位時尊呂不韋為仲父,但是仲之一字,中也,次父,僅差一步便可與先帝比肩。

這是恩威並施呢,只是這份恩,穆庭霜心想陛下您要後悔,不過他沒明說,只道:“恐怕不合規矩,古往今來為相者獲此尊榮,都是在授相印之初,如今臣的父親做丞相已經八年,”他想揭過這一茬,笑著花攪道,“不合禮法,只怕譚祭酒要第一個不同意。”

譚祭酒說的就是譚詡,方才還給兩人講經筵呢,說到此人李郁蕭又想起些旁的,沈吟著道:“譚祭酒……飽讀詩書學貫古今,只是過於耿介,便是留在太學做學問最相宜。”

做學問相宜,做別的不相宜,又說過於耿介,這是在說容易得罪人,譚詡最近得罪誰了?哦,自家老爹啊。穆庭霜腦子轉過這個彎,口中答道:“嗟爾君子,靖共爾位,正直是與。便是說君子之德,在於靖謹待職,正直待人。可見譚祭酒學以篤行,偶有耿介之言,也是履行典教陛下的職責,陛下應當嘉獎。”

別怕,譚祭酒還沒怕呢,陛下您怕什麽。李郁蕭聽得明白,立即順桿爬:“譚祭酒一力主張削減貴族門閥的用度,真的只是因為耿介麽?”

穆庭霜掌下按著韁,黑木車如履平地,他一心二用為陛下答疑:“陛下,他直言上奏是他耿直,而他不怵得罪人是因為他敢。”

他為什麽敢?讀書多就膽子大啊?馬車聲吱吱呀呀,李郁蕭左右看看,湊近一些低聲問:“譚祭酒為何能如此勇決?”

這話穆庭霜卻許久未答,李郁蕭都要以為可能就是膽子大吧,穆庭霜卻道:“陛下,本朝官制,群臣以丞相為首,而丞相以司直與長史為輔弼。丞相司直檢舉不法,丞相長史督率諸吏。先帝朝時,譚祭酒曾任丞相司直十年,若非家父後來者居上,那麽或許如今的丞相會是譚祭酒也未定。”

啊……誒?話到這項上,那說明穆涵沒有在先帝朝任丞相,那先帝朝的丞相呢?李郁蕭隨口一問,這回穆庭霜停頓的時間更長,良久才道:“‘罪人莊之武,皇考時為相三十載,敬如親師,然莊之武忘恩悖德,逆上作亂,天地同誅,九族同罪,在朕躬仰念皇考千秋功績,賜死,揚灰北邙,不得承宗廟,不得享壽祭,故茲詔示,想宜知悉。’”

他略略偏過頭回顧,神情覆雜眼含憐憫:“陛下,這是您即位之後的第一道聖旨。”

!李郁蕭當頭棒喝,株連九族,挫骨揚灰?他一上臺就把他爹的心腹重臣全家都給噶了?他搜腸刮肚,沒想起來這回事。是了,是他下的旨卻又不是,真正下這道旨意的……是穆涵。彼時原身才八歲,越過一個八歲孩子假傳聖旨有什麽難,穆涵剛剛掌權那會兒肯定將朝廷洗個底兒掉,將那些忠於先帝的臣子都……

李郁蕭脫口而出:“譚詡怎麽逃過一劫的?”

穆庭霜眼睛收回去,直視前方:“這要從譚祭酒與莊之武生前的恩怨說起。先頭說過譚祭酒曾是丞相司直,按道理是丞相最直屬的副手和親信,政務也詳熟,通常任滿四年即可右任九卿。或得力些的,直接擡到三公的先例也不是沒有。然譚祭酒與莊之武頗為不睦,據聞常常當著丞相諸屬官的面爭論,還多次公然上表反對莊之武的主張,莊之武便一直壓著他的升遷。”

刺兒頭,譚詡因為刺兒頭升不上去,李郁蕭心中惶惶然地思索,那麽後面又是因為刺兒頭保住一命麽?他凝視穆庭霜的背影,只覺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,喉中口幹舌燥,他想問穆庭霜你爹為什麽沒殺譚詡,可如今話到嘴邊卻就是不願意問。仿佛這話一旦問出口,兩人之間勢必要冷一冷,而有些東西冷下去是沒有轉圜餘地的。

不願意問,還是不舍得問,李郁蕭拿不住自己究竟在想什麽。

穆庭霜卻沒給再給他糾結的的餘地,直截了當地道:“當年家父一力給莊之武定罪,莊之武門生故舊滿朝野,他一死,心非巷議,局勢不穩,我父……他誅殺的朝臣已經太多,”他輕描淡寫地總結一句,“不能再殺了。”

不能再殺了,於是和莊之武不對付的譚詡就僥幸存活。不過還是沒有升到九卿,而是被擠兌到太學,官職謫在博士祭酒。留著他即是留著穆涵善待同僚的慈心,而譚祭酒敢懟上一任丞相,這一任又沒有多出三頭六臂,自然沒什麽不敢懟的。

李郁蕭腦中紛紛雜雜,想到那些殺人的旨意,都是通過他的名兒發出去的,可千萬個念頭從胸中篩過,只有一個釘在心口:穆涵是穆庭霜的爹。他一時沒明白這個念頭有什麽要緊,只覺手心一片潮濕,心中滿是惶惑。

忽聽穆庭霜問:“陛下聽得臣這一言,作何感想?”

還沒等李郁蕭想好怎麽答,他又道:“倘若陛下只聽見我父濫殺,心中驚駭,替那些枉死的忠臣良將感到冤屈,那陛下只能做仁君。倘若陛下還聽見,臣說‘莊之武門生故舊遍布朝野’,那麽陛下或可做仁明兼備的賢主。”

李郁蕭一呆,隨即心中大呼冤枉,莊之武的人脈和譚祭酒的耿直他原本是能聽見的,可誰讓濫殺的是你爹啊?

他心中的驚駭,或許也是為著先帝朝的忠臣不忍,但也是為著穆庭霜。穆庭霜是仇人之子,這是他一直都明白的,這仇,如今瞧來比他原先所想的還要沈,還要重,先帝一生的心血……

他逼自己將思緒集中到這項上,不要糾結旁的,道:“穆卿是建議朕聯絡莊相的故舊,收為己用?”其實這是個思路,但他很怕,這些人或許這些年都藏得很好,可他一朝動作,萬一叫穆涵察覺,他很怕這些故舊剛被他找著就走上莊之武的老路。

“陛下,”穆庭霜沒有再回頭,目視前方自顧自道,“臣知道陛下心中有疑。”

“那穆卿還一定要獻此計策?”李郁蕭忍不住追問。

穆庭霜的聲音混在車輪單調的聲音裏:“因為臣還知道陛下心中有仇。陛下是擔心臣借著陛下的手將這些人搜羅起來,一網打盡。”

李郁蕭被叫破心事,尷尬非常,連忙說沒有沒有這不可能,穆卿的忠心朕看在眼裏,卻聽穆庭霜輕輕笑道:“不如此事全權交給臣。陛下不出面,臣也不扯陛下的虎皮,讓臣在臣的父親眼皮子底下走兩招,倘若臣把人找得齊全,悉數交給陛下,待到那時陛下再打消疑慮也不遲。”

真的……不遲麽?李郁蕭心中夷猶,手無端擡起,撫上前頭穆庭霜的袖子。穆庭霜有所感,卻也沒將袖子扯回來,也沒說陛下這樣不妥,不合規矩,只是不再言語。一車寂寂,滿座衣冠勝雪,這雪裴回而落,皎潔各自摧埋,於是滿座衣冠也無言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上事天,下事地,尊先祖而隆君師,是禮之三本也。《荀子·禮論》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